①价格 → 买卖 → 公众(非专业者)
②资金(成交量) → 本质 → 机构(专业者)
价格涨跌是表象;资金是本质。
A:如果有公众参与此游戏,那么公众是处于弱势方还是强势方?公众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?
公众往往代表着非专业者,任何非专业者(包括其他行业)在非专业领域都是处于弱势方,这符合基本规律,也符合逻辑。非专业者往往会采取该该行业专业者的建议,虽然这些专业者的建议并非真实可靠,或者完全真实可靠,但是总是强于非专业者自己本身(非专业者的自我推断),其实所谓专业者也真的并非专业!
人类的行为总是不想因为自己的无知而犯错,为了隐藏自己的无知,非专业者就会接受“专业者”的建议。而在交易这种游戏中,赚钱的方式即别人输掉的钱,因此“专业者”并非做善事会告诉公众(非专业者)真相,他们往往会操纵公众的无知,从中赚取利润。因此,大多数公众的行为是盲目的,是人云亦云的,是被操纵的。
B:如果此游戏只有专业者参与,那么这个游戏结局将由谁主导,谁操纵市场,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?
当只有专业者参与时,双方得到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?如果双方的信息是完全一致的,那么根据逻辑分析,双方将应该才去一致性的行为,即买都买,即卖都卖。如果是这样的行为,那么就不会产生成交,也就是不会有买卖发生,因为一买一卖相对应关系,想成交就需要对手方。这样的行为是否能够一直保持下去呢?
答案是否定的,例如双方得到的信息完全一致,而且双方不管是使用的什么样的模型,得到的价格如果都是10元,现在价格是15元,为了获取差价利润,那么双方都一步一步的降价,从15元到10.1元之间,从理论理性上来说,并不会有任何成交发生,因为双方一致性认为高于10元买进就是亏损,没人明知道会亏损还会去买这种完全确定事实的行为。当价格一直降到10元的时候,此时买卖双方有一方会做出一些反应,价格 到了合理的位置,只要对方愿意9.9元卖掉,我就全买了,另一方则愿意,只要对方10.01元买,我就全卖了。双方都不愿意做傻子,价格位于10元的时候,一方决定卖,另一方决定买下来,因此在此价格成交了,双方在此时产生了分歧,乐观一方在更长远的未来认为价格高于现在的10元,因此在10元以下,统统买进。悲观一方则认为在更长远的未来价格会低于现在的10元,因此在10元以上全部卖出。
在此注意:在信息完全充分时,金融市场与日常商品市场不同在于,商品是我们生活一定的需求,因此即使价格完全公开透明,当前一致确定的价格也会产生交易,交易的是当下以及未来;金融市场交易,成交则是对未来的预期,即交易的是预期、是未来,而不是过去和现在。
在上述中,我们假设的是双方对于过去的数据,以及未来一段时间数据的预测得出结论而做的交易决策,但是对于更长远的未来,双方都是未知,并且未来都是具有不确定性因素,因此对于更长远的未来,双方都是不知道。只能自己主观判断分析决策,人的主观都带有一定的偏见性,因此做出的决策也会不完全一样。
如果把交易当做是一场战争,我们把交易量(资金)比作兵力人数,即我们投入的资金越多,战争规模就越大,伤亡人数也就越多,因为在交易中一买对应一卖,因此在此战争中双方伤亡人数是完全相同的,那么哪一方能够胜利就很好判断,谁有更多的储备兵力,谁就能够战到最后。
小规模作战,则对应小规模胜利,也许就是破了对方的一道城墙,或者是一座城池,对敌方的打击威胁并非那么致命。大规模作战,则对应大规模胜利,也许是攻破了敌方总部,占领了敌方全部领土,灭掉了对方,取得全面胜利。此在交易中则为小行情,大行情。